秋分学学养生小动作
中药方剂 2019年08月03日 浏览:5 次
摘要: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写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秋分学学养生小动作
9月2 日,太阳黄经达180度,此时 斗指己,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为秋分也 。秋分是24个节气中8个重要节气之一,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这一天昼夜相等,阴阳各半,从此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此时,养生更应遵循 阴平阳秘 的原则,做到 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那么这个时节有哪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调整阴阳,强身健体,达到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的目的呢?
『鸣天鼓』
鸣天鼓 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该法最早见于邱处机的《颐身集》,原书写到 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 。在后世的《河间六书》、《圣济总录》和《养生十六宜》中都有 鸣天鼓 的记载,《内功图说》十二段锦总诀述: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我国传统健身术的 八段锦 、 易筋经 均吸纳了此法。现代医学也有采用鸣天鼓法治疗耳部、头部疾患的诸多研究与报道。由此,其重要性和实用性可见一斑。
操作要领:练习时保持顶平项直,这可使人体的经络及肾气得到调理,督脉得到疏通。两手掌心紧按两耳外耳道,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共60下。然后掌心掩按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不动再骤然抬离,这时耳中有放炮样声响,如此连续开闭放响9下,以上算作1回。每次可作 回,每天可作 次。
认为,耳属清窍之一,与肾经、三焦经关系密切。肾开窍于耳,肾气足则听觉灵敏;耳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髓海不足,易致头晕、耳鸣。鸣天鼓中掩耳和叩击对耳产生的刺激有助于疏通耳周诸多经络,起到调补肾元、延年益寿之效,对头晕、健忘、耳鸣等肾虚证均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叩齿咽津』
中医认为 齿为筋骨之余 ,叩齿古称 叩天钟 ,有补肾益元,健骨固齿的作用,《抱朴子内篇》云: 或问坚齿之道。抱朴子曰,能养以华池,浸以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永不摇动。 唐代养生家孙思邈主张 清晨叩齿三百下 ,据史书记载,乾隆皇帝的长寿秘诀之一即是 齿宜常叩 。
古人把口中的津液誉为 华池之水 、 琼浆甘露 、 金津玉液 。 活 字,即舌与水之合,汁舌为活。中医认为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同精、血一样,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有灌溉五脏六腑,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作用。 咽津 ,是指用舌头在口中反复搅动后至津液满口,将之在口中反复含漱,自觉津唾甘甜时,将津液徐徐咽下。古代养生家将咽津称为 玉池清水灌灵根。 认为咽津有心液滋合,气血流畅,水火既济,上润顶门,中注五岳,溉脏润身等作用。正如《红炉点雪》所说: 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操作要领:早晨醒后,心静神凝,摒弃杂念,全身放松,口唇微闭,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铿锵有声,一般以 6次为佳,力度可根据牙齿的健康程度量力而行。叩齿后,用舌在口腔内贴着上下牙床、牙面搅动,用力柔和自然,当感觉有唾液产生时,不要立即下咽,需继续搅动,待唾液渐渐增多,以舌抵上腭以聚集唾液,鼓腮用唾液含漱(鼓漱)数次,最后分三次徐徐咽下。每次做时以十次为佳。
现代医学证实,叩齿能促进牙齿周围组织及牙髓腔部位的血液循环,增加牙齿的营养供应,叩齿产生的生理性刺激,可以振动牙髓及牙床,促进牙体和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牙齿的营养供应,增强牙周组织的抗病、再生能力和自洁作用,能坚固牙齿,减少龋齿的发生。叩齿后的吞津动作也是益处颇多,唾液能维持口腔清洁,帮助浸湿、软化食物以利吞咽,其所含的淀粉酶,有助食物消化。唾液中含有免疫、氨基酸、各种酶和维生素等物质,能参与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并发挥着杀菌、解毒、免疫等重要作用。
『撮谷道』
早在我国明朝就已流行的 养生十六宜 中提倡 谷道宜常撮 ,又称 气宜常提 ,这里的 谷道 实际上是指 。传统养生理论人才经常提 有助于升提阳气、通经、温煦五脏而益寿延年。
操作要领:吸气时收腹,舌抵上腭,收缩并升提 及会阴,停顿2- 秒,再缓慢放松呼气,每次 放松、紧缩 0次,一提一松,反复进行。站、坐、行均可进行,每次持续5-10分钟即可。此法不受时间和场地等条件的限制,一提一收为1次,每遍 0次左右,每日2- 遍。
现代医学认为,经常做提肛动作,可以增强骨盆底肌肉群的 ,加强尿道的阻抗力,减少膀胱肌肉的过动反应,缓解尿失禁。提气缩肛时,对肛周静脉回流畅通,有利肛周血液的回流,可预防和缓解痔疮及其他肛周病变。提肛动作可增强骨盆底的提肛肌、耻骨尾骨肌、尿道括约肌等肌肉,以及神经、血管,各器官组织循环代谢,有缓解前列腺肿大及炎症的作用,对改善排尿困难具有良效。此外, 的节律性收缩运动,刺激肠壁感觉神经末梢,使直肠运动加强,促进肠蠕动,长期坚持有助于调节不合理的排便习惯,使规律产生便意,达到防治便秘的目的。由此可见,提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防治脱肛、痔疮、便秘及一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补气,滋肾,益精,用于气阴亏虚、肾精不定所致的头晕、心悸、目眩、耳鸣、健忘、失眠、疲乏无力;更年期综合症,病后体虚见上述证候者。
小儿干咳
小儿肠痉挛腹痛饮食注意什么
小儿优卡丹可以吃吗
小孩积食怎么快速消食
宝宝健脾吃什么
宝宝健脾吃什么好
太原专治牛皮癣医院石家庄治癫痫最好的医院
湖北治性病专科医院

- 上一篇: 痛风的人该如何保护肾脏
- 下一篇 种强肾食物 ,吃得越多肾好得越快,吃上一周,老婆夜夜都怕你
-
管理亚运会退赛潮张常宁杨方旭伤别男篮剧情狗血
2020-09-20
-
曝切尔西撬德甲红星已现场考察PK温格抢夺
2020-08-04
-
第三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评选颁奖典礼在京举
2019-07-16
-
辽瓦松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5
-
四川绵阳市中医医院专家组赴凉山开展对口支
2019-07-13
-
聚花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