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记住6要诀饮食开胃身体祛湿
中医保健 2019年10月18日 浏览:8 次
摘要:静坐除烦。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 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不妨听听中国科学院内科主任医师罗卫芳、中华中学会副研究员庄乾竹教您的三伏天养生诀窍。
别太贪凉。夏天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身体调节能力容易失调,出现多种不适。因此最好少开空调,小孩、孕妇及患有关节炎、、呼吸道疾病的老人就更要注意。即使开,温度以26℃为宜,保证室内外温差别超过7℃;让空调风往上吹,避免直吹身体,还要护好颈、背、腹、腰、腿等部位。大汗淋漓后不要冲凉水澡,以免受到风寒湿邪侵袭。夏日贪吃生冷瓜果,容易引发胃肠炎。吃冷饮时最好等到食物的温度接近体温时再慢慢咽下,以免刺激胃肠道,且吃的时间最好选择阳气最旺的正午到下午 点之间。受寒后,可以喝姜茶发汗散寒。
饮食开胃。一进三伏天,很多人就会受到 苦夏 的困扰,口淡乏味,食欲不振。因此, 开胃 是夏季养生的重点。专家建议,夏天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苦瓜、苦菜、苦荞麦都能解热祛暑、健脾开胃。不过苦瓜性寒,体质较差、脾胃虚寒者不宜多吃。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因此,益气养阴的食物也不可少,山药、大枣、蜂蜜、莲藕、木耳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鸡鸭肉、瘦猪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也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的功效。
身体祛湿。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人体容易被湿邪侵袭。对付暑湿,可以按足三里穴,有助于运化水湿。睡前用40℃温水泡脚,可祛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还可以刻意出些汗,让湿气随着汗水散发出去。多吃健脾化湿的食物也有帮助,红豆、绿豆、荷叶煮粥,藿香、佩兰、苍术泡茶,生姜切片煮水,都有祛湿之效。值得提醒的是,绿豆汤千万不能当水喝,绿豆性寒,体质虚弱者不能过多饮用。
低调 运动。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 低调 的运动。三种运动比较好:1.游泳: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2.钓鱼:垂钓需要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能解除心脾燥热; .:打太极拳既能增大肺活量,又能促进气血在五脏六腑之间的流动,有助于振奋。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室外气温超过 2℃,空气湿度超过60%时,最好选择在凉爽的室内运动。
晚睡早起午补觉。中医认为 春生夏长 ,到了夏天,人体阳气处于旺盛状态,如果经常睡懒觉,就违背了人体阳气的季节变化规律,不仅得不到休息,反而觉得更疲乏。所以,夏季早上六七点起床比较好,晚睡的睡眠时间也不要超过11点。午睡有利于气血平衡,能补充体力,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健康午睡以 0~60分钟为宜,超过1小时则适得其反,可能干扰晚上睡眠。
静坐除烦。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 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缓解烦躁心情可以采用静坐的方式,再配合做一些小动作,不但能迅速达到心气平和,还能够活血通络。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 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嗳腐酸臭、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孩子咽喉肿痛三岁宝宝不爱吃饭是什么原因
小孩经常流鼻血怎么回事

- 上一篇: 自己做的酸奶有营养吗
- 下一篇 美丽瑜伽陶冶心灵激励人生
-
当归地黄酒产后出血
2019-07-12
-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牙不齐
2019-07-07
-
5症状提示需要补充肾
2019-07-07
-
专家推荐中医护发的六要素
2019-07-07
-
吉林首家中医药博物馆落户长春
2019-07-06
-
盘点陈皮药用的经验秘方
2019-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