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诊断

中药大全:橡实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诊断  2019年08月09日  浏览:10 次

摘要:橡实【功能主治】收敛固脱;止血;解毒。主泄泻痢疾;便血;痔血;脱肛;小儿疝气;疮痈久溃不乳腺炎;睾丸炎;面(黑干)

【出处】出自《雷公炮炙论》

1.陆玑《诗疏》:栩,今柞栎也。徐州谓栎为杼,或谓之为栩,其子为皂,或言皂斗。今京洛及河内言杼斗,或云橡斗,读栎为杼,五方通语也。

2.《唐本草》:槲、栎皆有斗,以栎为胜,所在山谷中皆有。

.《本草图经》:栎,木高二、三丈,三、四月开黄花,八、九月结实,其实为皂斗。不拘时采其皮并实用。

4.《本草衍义》:栎,叶如栗叶,在处有,但坚而不堪充树,亦木之性也。山中

【拼音名】Xi nɡSh

【别名】芧栗、橡栗、(木求)、皂斗、橡子、栎子、抒斗子、栎木子、柞子、麻枥果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麻栎或辽东栎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QuercusacutissimaCarr.2.QuercusliaotungensisKoidz.

采收和储藏:冬季果实成熟后采收,连壳斗摘下,晒干后除去壳斗,再晒至足干,贮放通风干燥处。

【原形态】

1.落叶乔木,高15- 0m,树皮深灰色,或灰黑色,具不规则深裂;幼枝黄褐色绒毛;后脱落。冬芽圆锥形,灰褐色,鳞片阔卵形、有毛。叶互生,叶柄长2- cm,有毛;叶革质,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8-19cm,宽 -6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具芒状锯齿,侧脉1 -18对,直达齿端,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幼时有黄色短细毛,后脱落,仅脉腋有毛,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长6-12cm,为葇荑花序,通常数个集生于新枝下部叶腋,被柔毛,花被通常5列,雄蕊4,稀较多;雌花1- 个集生于新枝叶腋,子房 室,花柱 。壳斗杯状,包围坚果的约1/2,小苞片钻形、反曲,被灰白色绒毛;坚果卵球果或卵状长圆形,直径1.5-2cm,高1.7-2.2cm,先端圆形,果脐突起,栗褐色。花期 -5月,果期翌年9-10月。

2.本种与麻栎的区别在于:叶柄长2-5mm;叶片倒卵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先端圆钝,基部耳形或圆形,边缘具深波状圆齿;侧脉5-7对;壳斗浅杯状,小苞片扁平或背部凸起。花期5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丘陵与针叶林、阔叶林中。

2.生于海拔 00-2500m的山坡或山顶阔叶落叶林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四川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1.麻栎实坚果卵状球形至长卵形,长约2cm,直径1.5-2cm;表面淡褐色,果脐突起。种仁白色。气微,味淡、微涩。

2.辽东栎实坚果卵形至长卵形,长1.7-1.9cm,直径1-1. cm;果脐略突起。种仁白色。气微味淡、微涩。

【化学成份】麻栎种子含淀粉50.4%,油5%-20%。叶含鞣质。花粉含无羁萜酮(friedelin), -香树脂酮( -amyrenone),羽扇烯酮(lupenone), -谷甾醇( -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阿拉伯聚糖,硬脂酸(stearicacid),棕榈酸(palmiticacid),油酸(oleicacid),有机酸类台枸橼酸、苹果酸及氨基酸类。

【炮制】《雷公炮炙论》:凡使橡实,去粗皮一重,取橡实蒸,从巳至未出,锉作五片用之。

【性味】苦;涩;性微温

【归经】脾;大肠;肾经

【功能主治】收敛固脱;止血;解毒。主泄泻痢疾;便血;痔血;脱肛;;疮痈久溃不;睾丸炎;面(黑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10g;或入丸、散,每次1.5- g。外用:适量,炒焦研末调涂。

【注意】

痢疾初起,有湿热积滞者忌服。

1.《本草经疏》:湿热作痢者,不宜用。

2.《本草汇》:火病人忌之。

【各家论述】

1.《唐本草》:主下痢,厚肠胃,肥健人。

2.《日华子本草》:涩肠止泻。

.《本草经疏》:涩精。

4.《纲目拾遗》:治胎疝。

【摘录】《中华本草》

(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舒肝理气,散郁调经。用于肝气不舒的两胁疼痛,胸腹胀闷,月经不调,头痛目眩,心烦意乱,口苦咽干,以及肝郁气滞所致的面部黧黑斑(黄褐斑)。

佝偻病吃什么好

吃什么预防老年痴呆

产妇缺钙和风湿区别

如何消除小儿积食

小儿积食发烧怎么办

小儿积食发烧症状

广州哪医院治疗性病
西藏好的专治癫痫病医院
乌鲁木齐医院治疗白癜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