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中药工业应升级换代
偏方秘方 2019年06月30日 浏览:11 次
本文导读: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局限,大部分中成药制药技术较落后,存在粗放、低效、高耗等问题,导致相关药品标准难以提升。 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局限,大部分中成药制药技术较落后,存在粗放、低效、高耗等问题,导致相关药品标准难以提升。“这些是做大做强中药产品,提升产品有效性安全性,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必须直面的关键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近日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我国第一代中药制药技术创始于上世纪70年代,称为“中药工业1.0”;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中药制药技术,以中药制药设备的“管道化、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为技术特征,可谓“中药工业2.0”。目前,我国中药制造业普遍处于工业2.0进程中,传统制药工艺与现代制药技术并存。
“当制药工业跨入大数据时代,仍采用陈旧制药技术的企业将可能被淘汰出局。中药制造业应当从粗放型向智慧型升级,从而实现提高药品质量、减少质量风险等。”张伯礼指出。
对此,张伯礼建议:由工信部、食药总局牵头,制定中药制药质量提升发展规划,启动中药质量提升工程。如何使用化学成分差异度大的药材原料制造质量一致性较好的中药产品,唯有通过中药制药工程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为切实提高中药产品质量,必须将制药工艺与制药工程技术创新研究延展前移到中药新药研发阶段;而对于已上市的中成药品种,应当实施制药技术升级改造。
其次,他建议发展改革委、社保局、卫计委等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制药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的科技创新活动,研发费用纳入成本,并享受减免税收,对质量提升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第三,建议建立中药制药信息大数据仓库。不均质的药材要生产出均质的药品,需要动态的制药工程控制,工艺过程具有很高的复杂性。如果不对制药过程进行全面持续的数据采集分析,就难以透彻地认知控制药品质量的各项要素。中药制药过程的分段式工艺布局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割裂式控制现状,积累的大量数据分散在各自的“信息孤岛”,无法有效用于制药过程控制与管理决策,导致实现中药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目标的技术难度极大。因此,需要建立中药制药大数据标准和数据分析技术,将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数据整合进“大数据仓库”,重新建构中药工业技术格局,为实现智慧制药奠定基础。
经间期出血吃什么药物经间期出血吃什么调理
月经后期的气血两虚吃什么

- 上一篇: 看完这个就知道为什么每天都要吃绿色蔬菜了
- 下一篇 现在还有几人会熬中药
-
[p]4月20日海南楼市签70套 仅三亚提供成交数据[-p]
2020-07-10
-
幸福快乐壳牌喜力F上海站次回合乔丹依依不舍
2020-06-20
-
蝉翼藤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6
-
木通的栽培技术
2019-07-13
-
按摩治疗儿童遗尿症
2019-07-13
-
中医药浴是很好的养生保健方
2019-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