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偏方秘方

藩国在我国文学史上

偏方秘方  2020年07月16日  浏览:1 次

在我国文学史上,李白和苏轼的文学地位谁比较高?

李白是“天上谪仙人”他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苏轼是“东坡居士”他于黄州临皋亭诗酒吟欢。唐诗之美在情辞,宋诗之美在气骨。李白代表盛唐诗,大气磅礴,一泻千里;苏轼代表宋诗,婉转而富有理趣。论述李白和苏轼的文学地位,且从三方面谈起。

苏轼和李白身处不同的时代,对比两者须从具体的时代环境出发。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仁宗景祐三年,苏轼出生于眉山县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家庭。地区佛教思想浓厚,这对东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嘉祐二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当时的黄州积贫积弱,苏轼带领当地人民谋求幸福的生活。如《初到黄州》曰:“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即便身处险恶的环境,苏轼仍然能够苦中作乐,能够感受自然的滋味。而黄州时期正是苏轼创作的高峰期。宋哲宗即位后,苏轼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到了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古时被贬海南几乎是绝处逢生,而苏轼在惠州饱食荔枝,赞叹山水之美。丝毫不失为一种旅途的享受。至于宋徽宗时东坡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李白和苏轼是古代的文人,他们避免不了文人起起落落的遭遇。而在这即仕即隐的过程中,怀抱什么样的心态而付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影响了后世对其的评价。李白逃离世间遨游于仙山,幻想自己是仙人。他不仅作为一个天才诗人,还具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的气质。这与他的思想密切相关。一方面受儒家影响,具有“兼善天下”“济苍生”“按社稷”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受到道家遗世独立、追求自由的思想鼓动。于此同时,他还具有游侠气,李白将这三者完美结合起来。但这仅是主观上的结合,人生理想的实现终究被黑暗现实所打破。他未能游刃于世间,其思想具有复杂性。而苏轼则不同于李白,同样是面对人生苦难,同样是进退朝廷。苏轼却在人间寻求到一番真滋味。其“寄寓”思想正是人生的烛照,“寄”是指“吾身如寄耳”是人身如寄,只是暂时的寄托于世间的人身,这是道家的出世思想。“寓”指“付诸创造性的活动”在懂得人身如寄之后依然能够积极应对人生,在人生中寻求欢乐、畅达和作为,这是儒家的入世思想。苏轼就在“寄”“寓”之间过着他的诗意人生。

而且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职责授权。 看完案例

古风其一曰:“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这首诗中的“清真”一词作为李白文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李白是“真率”的,他是仙人,他写的诗就代表他的心声,没有丝毫矫揉造作。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是内心深处的感伤,并不只是写离别,更是对内心抱负无法施展的牢骚和愤慨。全诗流畅,如流水般一泻千里,这就是李白的真。

苏辙在《诗病五事》中言:“李白诗类其为人,骏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明,不知义理之所在也。”在宋人的眼里,李白诗不讲求义理,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李白诗的豪放自然、诗酒风流。李白爱酒爱美人,如《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在一般诗人的眼中,闺帏之事是不值得写诗的,而在李白的笔下,却毫不避讳。他想说美人就说美人,这也正体现了他不惧亦不拘的性格。李白作诗是随心所欲的,他在饮酒后的诗作更加狂放不羁,如“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尧祠笑杀五湖水,至今憔悴空荷花。”他酒后的诗词随着情绪的变化,他评价古人不如自己,李白似乎是以自己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万事万物以及古人,都受他的心境驱使。但这正是李白的特点,任意率真,天真烂漫。

在创作观上,苏轼与李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苏轼的创作可以用一句“无意于佳乃佳”来概括。“书出无意于佳乃佳尔”这个命题出自苏轼《论书选注 评草书》“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书“此语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此弊之极,遂至于周越、仲翼,无足怪者。乌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在《论书选注 石苍舒醉墨堂》中阐述的“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讲的就是“无意于佳乃佳”的境界。在《跋王巩所收藏真书》里,苏轼通过对怀素的赞赏,对这种理念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然其为人傥荡,本不求工,所以能工。此如没人之操舟,无意于济否,是以覆却万变,而举措自若,其近于有道者耶!”怀素是以草书名世的书法家,同时也是佛僧。苏轼认为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上乘的书法作品,与他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的性格有关,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一种“本不求工”的创作心态。如潜水的人看海上行舟,虽然倾覆,但内心却没有一点波澜,镇定自若。怀素在创作时,事先并没有定下目标,所以能够恣意挥洒、创作佳品。这便是“无意于佳乃佳尔”

苏轼自述其创作: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某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达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苏轼肯定自由书写的创作态度。对于文艺创作是否遵循一定的规范,他既承认有“法”又肯定不受“法”的约束。例如他对文同绘画艺术的理解。“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蜉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就是胸有成竹的命题。那么如何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呢?苏轼说:“与可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畅茂,根茎节叶、牙角迈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与人造,厌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胸有成竹,就是掌握、穷尽竹子的生长过程,得其生长姿态,在下笔之前,胸中早就有了竹子的样子。竹子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现实的展现。而画竹需要的正是“合于天造”的,能够“与造物者游”主体在创作过程中不讲求有意,而是无意。无意而成竹于胸中。

从“垂衣贵清真”与“无意于佳乃佳尔”可以大抵看出李白与苏轼的创作观。两位诗人都是讲求创作的自然,于内心深处的力量而发之于外物。诗作是真真切切的,虽然是平淡的,但不乏山高水深。两位大文豪在文学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后世文人的创作观有着深远的影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有言:“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正是人徜徉于万物之间,受到万物的启发,而在内心产生真切的体验,才能够写出“清真”而又“无意于佳乃佳”的作品。

李白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他不仅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传统,并且以他叛逆的思想及豪放的性格反映了盛唐风貌。他不满于封建统治秩序,只能在浪漫主义中寻求人生寄托。任华在《寄李白》中说:“古来文章有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登天台,望渤海,云垂大鹏飞,山压巨鳌背,斯言亦好在。至于他作,多不拘常律,振摆超腾,既俊且逸。或醉中操纸,或兴来走笔。”李白的诗文突破格律的束缚,游走于山水之间,就像神仙之作。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全文畅快自由,无所约束,真真切切表现了一个想要回归仙山的诗人形象。

到了苏轼这里,清人赵翼评价苏诗说:天生健笔一支,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答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苏诗的表现能力惊人,在他的笔下,万事万物皆可入诗而成佳作。如《游寺》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未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月月更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苏轼于镇江看山河辽阔,用笔描绘出江水浩荡的景象。通篇都在写景,写江水、写潮浪、写青山,然而作者真正蕴含其中的是自己想要归隐,想要变成浩浩荡荡的江水,徜徉于天地之间,一望无际,奔流到海。写景抒情是无意中蕴含有意,达到诗之妙处。在词方面,苏轼具有诗词一体的词学观,他以诗为词,在过去词被认为是小道,是用来戏谑的玩物,并不能够登上大雅之堂。东坡则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诗和词的艺术本质是一致的。如《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首词完整表现出作者由积极进取到压抑苦闷最后变为超脱自适的心路历程。词的抒情主体逐渐成为作者自身,词中的主人公就是现实中的作者,词中人物的不幸就是作者亲身经历的苦痛。词人的内心世界是丰富而多彩的,他写出的词作自然也是富有生命的张力的。它是以审美的眼光去拥抱着大千世界的,怀的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进退自如、宠辱有意识地去学习相关的知识不惊的大家风范。东坡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论书选注 石苍舒醉墨堂》云: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在《评草书》中所言的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时亦有意于学苏轼的书法看似潦草无章法,实则有法可寻,他对于正、行、草的关系处理宛若游龙,如庖丁解牛般顺畅自然。苏轼在文、诗、词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造诣,以至他的身边聚集了许多文士。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狐臭怎么短期去味道
手癣导致灰指甲
白带异常是有什么病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