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将一组小诗投给江山现代诗拳
中药方剂 2020年05月14日 浏览:2 次
笔者曾将一组小诗投给江山现代诗,但遭逢退稿,编者的理由是:"自由诗,要求压韵,每篇不得少于24行。"心下顿起庆幸之感,自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艾青。艾青如果活着,艾青如果给江山投稿,他的那些无韵小诗岂不胎死腹中?由是,生出想为现代诗说几句话的想法。这里,先作为江山,谈谈与诗歌有关的另一个话题。——是为记。
诗歌形式美摭谈
作品的表现形式就是我们感知作品内容的路标。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文体,能在有限的诗行中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反应多彩的社会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傍晚”表现的是去日无多的惘然,而“只是近傍晚,夕阳无限好”则袒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情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将一组明显对峙的意象放在一起,便收到了相反相成的几何效果。毛泽东在他的《矛盾论》中说:“人的认识物资,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运动物质之外,世界甚么也没有,而物资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情势。”由于美有着具体物资形式的外观形象,能用感官直接感知,因此它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诗歌,作为一种分行排列的艺术,正是以其仪态万方的情势之美和美的形式,而成为浏览者的最爱。
本文拟就诗歌的形式美作粗略地探讨。
一、古体诗的形式美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往体诗等,一般指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周秦汉魏时期的诗歌。按每行诗句的字数可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也有少量的六言诗。
1、上古“杭育诗”
诗歌作为各民族文学中最初和最基本的文学情势,在我国当推上古歌谣。由于上古歌谣起源于劳动,是先民劳动的“作品”,鲁迅形象地称之为“杭育杭育”诗派。如《吴越年龄》所载《弹歌》:
短竹/续竹/飞土/逐六
全诗两字一拍,劳动号子似的节奏简单而分明,真实地再现了先民伐竹、制弓、发丸和逐兽的全过程。
2、《诗经》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由于当时合乐而作,可以歌唱,而极富节奏感和音乐美。其中的民歌在这方面的特点尤其突出,大量重言叠韵和双音语汇以及叠句重章的运用,使感情层层推动,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如《周南不莒》:
采采不莒,薄言采之。
采采不莒,薄言有之。
采采不莒,薄言掇之。
采采不莒,薄言捋之。
采采不莒,薄言桔之。
采采不莒,薄言缬之。
全诗三章,仅换了6个动词,而妇女采集不莒的场面与进程却跃然纸上。
《诗经》以4言为主,往往两个节拍用韵大体为偶句押韵,也有一韵到底和每章换韵的。
、《楚辞》
《楚辞》为屈原所创制的一种新诗体。它突破《诗经》四言之定格,一方面吸收楚地民歌的形式,一方面又吸收战国长篇大论的散文笔法,将诗句增长,结构扩展,不但加大了诗歌的容量,且增强了诗的艺术表现力。如《离骚》,以五言为主,句式长短参差,其基本调式为:“***之(以/其/而/夫/于/与/焉)**兮,***之(以/其/而/夫/于/与/焉)**。”例如:
忽奔走以前后兮,聊逍遥以相羊。
这种前三后二的五言调句式中的虚词和句末的“兮”字,在拖长的节拍间任意使用,起到了跌宕的效果。
4、杂言诗
杂言诗最早见于《诗经》,汉乐府民歌中出现较多。其句式长短不齐,短句仅一字,长句则多到十字以上。这些句式灵活地穿插使用,对于协调诗歌的节奏和表情达意,起到很是重要的作用。如《东门行》: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3言)
盎中无斗米储,(6言)还视架上无悬衣。(七言)
拔剑东门去,(五言)舍中儿女牵衣啼:
“他家希望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
上用仓浪之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
今非。”(二言)
“咄,行!(一言)
吾去为迟,(四言)白发时下久难居!”
5、五言诗
东汉前期出现的班固的《咏史》,是我国第一首完全的文人五言诗。东汉后期的《古诗十九首》代表了五言诗的最高成绩。五言诗每句五字,情势固定,韵律规则,构制精巧。
6、歌行
汉魏南北朝的乐府诗题多“歌”“行”“乐”“引”“吟”“叹”“怨”“弄”“操”等,各类诗题中又以“歌”“行”为最多,后逐渐连称而成为一种诗体名。歌行的音乐格律较为自由,句子长短不一。建安曹丕作《燕歌行》,每句七言,句句齐韵,且一韵到底,被后世称为“七言之祖”。至南
北朝鲍照,变曹丕逐字压韵为隔句压韵,并可自由换韵,如其《代白宁曲》,为七言诗开拓了新的形式。
2、近体诗的形式美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初唐,沈诠期、宋之问在前人长期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将已经成熟的情势固定下来,使格律诗最后肯定。自此,诗体被明确界定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为今体诗,是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绝句,也称绝诗、截句、断句等,每首定格为4句。以5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分五言与七言两体,简称五律和七律。也有每首六句的,称为“三韵小律”。还有每首超过八句的,称为长律或排律。长律排律一般为5言,句数不定,但必须为偶数,如十句、二十句、一百句至二百句以上。另有一种试帖诗,限定为十二句。
近体诗在声调、韵律和节奏等方面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而具有“不可译”的审美特性。
音调即字词平仄的搭配。绝句与律诗在1句中的平仄相重相间,对句中又相互对立。这类平仄音调在诗中有规律的堆叠交替,构成一种以长短高低交响有序的声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和谐动听。如杜甫的《漫兴》:
肠断春江欲尽头,(仄仄平平仄仄平)
杖藜徐步立芳洲。(平平仄仄仄平平)
颠狂柳絮随风舞,(平平仄仄平平仄)
轻薄桃花逐水流。(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律,指诗歌的押韵,如《漫兴》一二4句句末的“头”“洲”“流”。韵脚是构成近体诗音乐美的基本元素之一。“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沈德潜《说诗醉语》)
节奏,主要指诗歌语汇的节拍,即声音的长短、音步与音步之间长短不同的停顿。音步又叫音组、音群或顿,一般由两个以上音节组成。近体诗中有时一个音节也成一音步。音步是诗人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亦是读者朗读的读音单位。近体诗句式整齐,音步匀称相等,有着鲜明和谐的节奏。
3、杂体诗的形式美
杂体诗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诗体,多从字形句法排列、声律或压韵等形式方面翻新出奇。如拆拼字型的“离合诗”,可以倒读的“回文诗”,以意写图、让人猜想的“神智体”,韵节如辘轳旋转的“辘轳体”,每句字数次第而增形同宝塔的“宝塔诗”,和“盘中诗”“藏头诗”“建徐体”“璇玑图”“八音歌”等等。试以一首回文诗为例:
莺啼绿柳弄春晴,晓月明。
这首诗应用回环之法,巧藏机趣,在视觉上给人以“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感。回环而读,则为一篇绝句:莺啼绿柳弄春晴,柳弄春晴晓月明。明月晓晴春弄柳,晴春弄柳绿啼莺。
再如一首征夫写给妻子的回文诗:
枯眼望途山隔水,来往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夜守长寂寥,夫忆妻兮父忆儿。
其妻读过后,又将此诗倒过来抄寄征人,虽未易一字,却与原诗构成珠联璧合的姊妹篇:
儿忆父兮妻忆夫,寥寂长守夜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途望眼枯。
四、自由诗的形式美
千百年来,旧体诗一直占据中国文学之要津。1916年,胡适尝试“放脚鞋样”,率先写作白话新诗,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一些有意识的革新。在他的倡导下,“五四”时期的众多诗人开始在形式上大胆“拿来”“外国的良规加以改造,融会新机”,突破传统的老套,从而开创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
1、无标点诗
新诗在诞生之始,采取外国诗歌分行排列的情势,一行诗一般是一顿或一句,即便不用标点也不会找不到句读。如辛笛的《风景》等诗,通篇不着一个标点,但由于诗句的结构、用词的选择、抑扬顿挫的安排以及诗行的排列等都颇为讲求,因此读起来琅琅上口。
2、叙事诗
自由体诗歌中的叙事诗,具有戏剧式、小说式、书信式和故事式等多种样式。如郭沫若的《女神》,这部被誉为自由体新诗的奠基之作,共分三辑,其中的第一辑由“女神之再生”“湘累”和“棠棣之花”三个诗剧组成。诗人不讲求形式上的匀称调和,而着力表现强烈的动荡感与力的痕迹,在形式上突现出一种崇高美,因而诗作虽以戏剧的形式出现,而实质上是一首“雄壮的大诗”。再如李发模的《呼声》,主体部分由5封书信组成,前面加“序”,后面缀“尾声”,每封信的末尾用括号的形式抒发“我”的情感,形式上别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
、新赋体
诗歌内容上的一波三折,要求形式上的一唱三叹。为此,郭小川曾作过有益的探索。他鉴戒古代辞赋并作出了新的发展与突破。如《甘蔗林——青纱帐》1诗,4行一节,通篇压韵,且一韵到底。每节之内,1三行与二四行大体对仗,每行以内又常常包含两个乃至更多的短句,间用“啊”“哪”“哟”等语气词,以收到停顿的效果。故此,人们称这种形式的诗为新赋体。
4、民歌体
民歌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并在流传进程中经过不断加工而成的诗歌。其情势活泼,节奏明快。如印弟安人的民歌,只有一句:
我——走着的歌
我国民歌的调式摇曳多姿,有优美抒怀的山歌、豪放开朗的牧歌、婉转柔美的渔歌、流利婉转的小调、节奏强烈的号子等等。在新诗的创作中,不少诗人善于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如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和贺敬之的《回延安》便是采取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情势而写成的。这类民歌形式,二句一节,每节上下句压韵,也有的连续几节押相同的韵。句子以七言为主,或长或短,灵活自由,且用比兴。“信天游,不短头。”比兴常用于每节诗的首句,兴中有比,因此而起兴。如“白生生的窗子红窗花,/娃娃们争抢着把手拉”(《回延安》)这是用兴起。“白生生的蔓青一条根,/庄户人跟游击队一条心”(《王贵与李香香》)这是用比起。
再如阮竞章的《漳河水》,采取流传在漳河两岸的多种民歌形式写作,诸如“漳河小曲”“开花令”“四大恨”“割青菜”“漳水谣”“牧羊小曲”等,句数不一,句型多变,以7字句为主,也有三字五字九字不等,使长诗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较之专用“信天游”一种情势,又迈进了一步,为新诗向民歌学习开拓了更宽广的道路。
5、新格律诗
新格律诗为闻一多先生所倡导。其著名的“3美”主张中关于“建筑美”1说,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讲求“均齐”“匀称”的美学原则。他的《死水集》被视为新格律诗的代表作。由于其诗形整饬,人称“豆腐干诗”。如《死水》一诗,共有五节,每节四行,每行由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组成,且都用双音词收尾,不但视觉上给人以均衡整齐的美感,而且读起来音韵铿锵,节奏鲜明。
6、阶梯诗
顾名思义,就是诗行排列如阶梯的诗。这类情势的诗,它的一个字一个词均有可能占据一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说豆腐干似的新格律诗具有整饬庄重的美,那末阶梯诗则具有参差跌宕的美。如贺敬之的《放声歌唱》等诗作,虽取法于法国立体未来派诗人以及马雅可夫斯基,但却不失“中国特色”:在形式上,他吸收古典诗歌特别是律诗的对仗句法,同时,辅之以散体单行,在整体构思上,又吸收辞赋的铺陈手法,特别是歌行的大开大阖、气势磅礴而又灵活多变、舒展自如的长处。如:
我的
鲜红的生命
写在这
鲜红旗帜的
皱折里
7、问答诗
采取一问一答加正义者呼声的诗歌情势,为臧克家所创制。如他的《老哥哥》:
“老哥哥,翻些破衣裳干么?
快把它堆到炕角里去好了。”
“小孩子,不要闹,
时候已经不早了。”
(你不见日头快叫西山接去了?)
8、汉俳
汉俳源于日俳。俳句为日本最短的诗,1句,五七5,共十七音。汉俳参照日俳十七音的形式,加上韵脚,形成一种三行十七字的诗体,近似绝句、小令,短小凝练,可文可白,可吟可诵。如赵朴初的《赠日本俳人协会诸友》:
绿阴今雨来
山花枝接海花开
和风起汉俳
9、标题诗
旧体诗中最短的诗是“十六字令”,字数分“一七三五”来安排。新诗中的超短诗短到只有一句。形式上,有的类似于歇后语,有的则像报刊上的“标题”,易于记诵,又耐人寻味。例如:
虹编织的彩桥决不会把你引向天堂(叶圣华)
筛子:阳光通过你也会成为一种规格(刘丙钩)
10、图画诗
这类诗不同于王维所谓“诗中有画”,而是将诗行排列成图画情势,直接形象地诉之于读者的感官。如下面的一首诗,打破贯常的表现形式,将诗行排列成落叶飘零状,以昭示诗歌的主体创意:
[诗题]一片落叶飘零
[诗行]一片
落
叶
飘
零
共 50 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关于诗歌,当下写的人太多,不懂的人也太多。这篇诗论将诗歌的各种形式及演变进程出现得淋漓尽致,不但值得推荐更值得永久收藏。海恋认真拜读并学习了!问候瘦酒老师! ——海恋1977【江山部精品推荐 1】
1楼文友: 08:57:02 关于诗歌,当下写的人太多,不懂的人也太多。这篇诗论将诗歌的各种形式及演化过程呈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值得推荐更值得永久收藏。海恋认真拜读并学习了!问候瘦酒老师!
2楼文友: 12:58:02 拜读。问候永久!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酷爱文学的人永久是奔放的, 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楼文友: 21:41:57 又增加点知识,瘦酒老哥的文章读着就像老师讲课,受益不浅了。 爱好文学,喜欢写作,在统一教育上看到江山文学,向往着,欣赏着
4楼文友: 00:42:2 也为这个精品赏析作品献宝加分,祝朋友创作更上新台阶。
5楼文友: 11:27:00 从形式上做了很好的总结,这算放,放得开,还得收得拢。惋惜结尾稍显匆忙。如能注意这一点,文本结构或许更为完善。个见,直言。问好永久!
6楼文友: 11: 2:56 我也一直不很清楚,江山这样的规定。以愚之见,诗歌好坏,要从 文 和 质 全面去衡量。尤其是 质 的问题,更要注重。也就是既要看到情势的美,也要看到内容的丰富。单纯以多少多少行、多少多少字来作为发表的标准或条件,极可能把像艾青那样不足字数,也不足行数的精品、绝品文拒之门外,这岂不惋惜?!这与高标准要求的初衷也是自相矛盾的。
重庆治疗输卵管堵塞费用聊城男科医院那个好
淄博治疗不孕不育费用

- 上一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渐成追忆调研
- 下一篇 变频空调与定频空调优劣分析柔软
-
管理亚运会退赛潮张常宁杨方旭伤别男篮剧情狗血
2020-09-20
-
曝切尔西撬德甲红星已现场考察PK温格抢夺
2020-08-04
-
第三届首都十大健康卫士评选颁奖典礼在京举
2019-07-16
-
辽瓦松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5
-
四川绵阳市中医医院专家组赴凉山开展对口支
2019-07-13
-
聚花草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