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古悠悠行李贺唐诗鉴赏
中药常识 2020年07月17日 浏览:1 次
古悠悠行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注释】
⑴白景:太阳。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白景,日也。
⑵碧华:皎洁的月亮。迢迢:高貌。晋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这里指天空。
⑶今古:谓古往今来,从古到今。
⑷千岁:千年,年代久远。《荀子非相》: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⑸海沙句:海里的沙变成了石头,意思是说年代久远,自然界变化巨大。
⑹鱼沫:鱼所吐之水沫。秦桥:相传秦始皇东游时所造的石桥。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引抱定这种念头的《初学记》:《三齐记》曰:青城山,秦始皇登此山筑城,造石桥,入海三十里。
⑺空光:阳光。宋王安石《昆山慧聚寺次孟郊韵》:扫石出古色,洗松纳空光。
⑻铜柱:铜制的支撑建筑物的柱子。《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
【白话译文】
太阳天天落下西山,月亮夜夜升上高天。
古往今来哪儿有尽头,千年的时光随风飘散。
海中是沙粒慢慢变成岩石,如今的秦桥只见鱼儿吹沫戏玩。
时光像流水不断逝去,汉武帝的铜柱也随着岁月更移早已不在人间。
【创作背景】
李贺作诗,命题立意,比物征事,凡有讽寓,皆深刺当世之弊,切中当世之隐(姚文燮《昌谷集注序》)。诗人经历的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年)、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年)期间,唐王朝已由盛而衰,政治混乱,宪宗昏庸无能,惑于神仙,祈求长生不老,上行下效,形成风气。此诗正是由此而发。
【赏析】
李贺常常用他的诗歌去探究宇宙的奥秘,人生的真谛,写下了一曲曲带有哲理意味的咏叹调。这首《古悠悠行》就是这样的作品。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这两句虽然很简短,但却是经过高度浓缩写出来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诗句。这两句用粗线条勾画了一幅绵延无尽的时间和广袤无限的空间背景。千岁句表面上虽然只是指时间,千岁,在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像一阵风那样飘忽而过。但是千岁又不仅仅是指时间,也指千岁之内的一切事物。这千岁内的人、事、物,也和时间一样随风飘荡而逝,无影无踪了。诗的前四句是说,日入西山,夜色深远,昼夜循环,今古如此,无有穷尽,本是大自然的规律;即使是千岁之久,在历史的发展中,亦如风飘之疾速,匆忽即逝。诗人此种感系,曾在许多篇什中抒发,如王母桃花千遍红,彭祖巫咸几回死?(《浩歌》)。以仙人比凡人,足见年命之短促。但日月递更、今古无尽的道理,联系实际,并不是人人都能悟得。
这是前面四句蕴含的无比深厚的内容。这当中有诗人在时间消逝时心灵颤震的音符,有悠远的时间广阔的空间背景。千岁随风飘一句又带起了下面四句。
诗的后四句,则进一步写大自然的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求仙不老,终难实现。君不见海沙虽细,经年变化连人带包子一起滚下了台阶。奶奶行动不便,也可以长大为石。诗人在《梦天》中曾写道: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人间的沧海桑田之变,犹如千年走马,说的是变化迅速。海沙成石说的是变化巨大。日久天长,人间万物都会发生变迁。秦王石桥,群鱼吹沫;汉武铜柱,流光销磨,至今已不复存在。这说明代更年远,必然发生陵谷之变,此为万物消长的常理。看来莫高如秦桥,而鱼沫可吹;莫坚如铜柱,而流浪可消。是知世间未有久而不化之事。谁谓长生真可致乎?(姚文燮《昌谷集注》)
此诗通篇富于哲理,充满理趣,不生枝蔓,纯乎理喻,这在李贺诗中是罕见的。在结构笔法上,先写日月如梭,反复更替,流光迅速,无有终期,是为不变之道;再写海沙变石,鱼沫吹桥,流光消柱,无法阻止,是为万变之理。变与不变,对比写来,深化主题,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量。
李贺善解乐府遗法,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毛驰黄《诗辩坻》)这正是此诗的特点。设色浓妙如鱼沫吹桥;刻于撰语如空光流浪(形容时光);浑于用意如铜柱年消;而寓词旨于篇外者,则是诗中不言当朝惑于神仙之风,但句句对如此时弊隐含深刺。诗人处于元和政治混乱之时,为防不测,不得不深自弢晦,或藏孤愤之思于片章短什,或设弦外之音,感讽诽怨,还应看作是很自然的事情。
晋城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汕尾白癜风好的医院娄底妇科医院
- 上一篇: 藩国莺啼序感怀
- 下一篇 藩国白银之轮第933章沙罗曼的生平
-
天花粉加工方法的改进1
2019-07-16
-
吃什么可以使脸色红润
2019-07-13
-
冬季最适合吃哪些蔬菜呢
2019-07-13
-
把医药健康培育成新支柱产业
2019-07-12
-
针灸拔罐能否治疗支气管炎
2019-07-12
-
提示服用去火中药不能超一周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