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醚提物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有细减肥
中药常识 2020年03月18日 浏览:2 次
摘要:抗癌:黄芩醚提物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有效量为10.4mg/ml,黄芩黄酮Ⅱ对小鼠L1210细胞的半数有效量为1.5μg/ml,黄芩甙、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L1210作用不显著。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抗菌性比黄连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
李时珍十、六岁时,他突患急病,咳嗽不止,并且久冶不愈。随着病情加剧,他每日吐痰碗余,烦、渴引饮,骨蒸劳热,六脉浮洪,方圆百里的名医都束手无策,小时珍生命危在旦夕。
恰巧村子里来了一位从远方云游到此的道士,专治疑难杂症,道士给小时珍号了脉象后,捋捋长髯说: 不妨,不妨,此病只需服用黄芩 0克,加水两盅,煎至一盅,服用半月即可痊愈。 时珍的父母半信半疑地按方煎药。奇迹出现了。半月之后,小时珍身热全退,痰多咳嗽的症状也消失了,逐渐康复。一味黄芩居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
李时珍从此便跟随道人刻苦钻研医学,读遍历代医书,踏遍高山大川。最终编著传世医书《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救了他性命的黄芩这味中药推崇倍加,称之为 药中肯綮,如鼓应桴,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性味:
苦,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甘。
归经:
入心、肺、胆、大肠经。
①《品汇精要》:行手太阴、阳明经。
②《纲目》:入手少阴、阳明,手足太阴、少阳六经。
③《雷公炮性解》:入肺、大肠、膀胱、胆四经。
功能主治
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①《本经》: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逐水,下血闭,(治)恶疮,疽蚀,火疡。
②《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③陶弘景:治奔豚,脐下热痛。
④《药性论》:能治热毒,骨蒸,寒热往来,肠胃不利,破壅气,治五淋,令人宣畅,去关节烦闷,解热渴,治热腹中疞痛,心腹坚胀。
⑤《日华子本草》:下气,主天行热疾,疔疮,排脓。治乳痈,发背。
⑥《珍珠囊》: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
⑦李杲:治发热。
⑧《滇南本草》: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治)男子五淋,女子暴崩,调经清热,胎有火热不安,清胎热,除六经实火实热。
⑨《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⑩《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止失血,退往来寒热,风热湿热,头痛,解瘟疫,清咽,疗肺痿肺痈,乳痈发背,尤祛肌表之热,故治斑疹、鼠瘘,疮疡、赤眼;实者凉下焦之热,能除赤痢,热蓄膀胱,五淋涩痛,大肠闭结,便血、漏血。
⑾《科学的民间药草》:外洗创口,有防腐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 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撤。
炮制
黄芩:拣去杂质,除去残茎,用凉水浸润或置开水中稍浸捞出,润透后切片晒干(注意避免曝晒过度发红)。
酒黄芩:取黄芥片喷淋黄酒,拌匀,用文火微炒,取出,晾干。(每黄芩100斤,用黄酒10-15斤)
炒黄芩:取黄芩片用文火炒至表面微焦为度,取出,放凉。
黄芩炭:取黄芩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褐色、边缘带黑色为度,但须存性,喷淋清水,取出,晒干。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附方
1、治小儿心热惊啼:黄芩(去黑心)、人参各一分。捣罗为散。每服一字匕,竹叶汤调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黄芩散)
2、泻肺火,降膈上热痰:片子黄芩,炒,为末,糊丸,或蒸饼丸梧子大。服五十丸。(《丹溪心法》清金丸)
、治慢性气管炎:黄芩、葶苈子各等分,共为细末,糖衣为片,每片含生药0. 克,每日三次,每次五片。(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治上呼吸道感染,肠炎:黄芩切碎,加四倍量水浸泡四小时,过滤残渣,再加二倍水浸泡两次,合并滤液,用20%明矾液倒入浸液中,调节pH为 .5(每100公斤黄芩,需明矾6~8公斤),产生黄色沉淀,静置四小时,弃去上层清液,将沉淀物装入布袋中加水过滤,烘干,粉碎,造粒打片。每次服二至三片。(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5、治少阳头痛及太阳头痛,不拘偏正:片黄芩,酒浸透,晒干为末。每服一钱,茶、酒任下。(《兰室秘藏》小清空膏)
6、治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伤寒论》黄芩汤)
7、治淋,亦主下血:黄芩四两,细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千金翼方》)
8、治吐血衄血,或发或止,皆心脏积热所致:黄芩一两(去心中黑腐),捣细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不计时候,和滓温服。(《圣惠方》黄芩散)
9、治崩中下血:黄芩,为细末。每服一钱,烧秤锤淬酒调下。(《本事方》)
10、治妇人四十九岁已后,天癸却行,或过多不止:黄芩心枝条者二两(重用米醋,浸七日,炙干,又浸又炙,如此七次)。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送下,日进二服。(《瑞竹堂经验方》芩心丸)
11、安胎:、黄芩、炒曲。上为末,粥丸,服。(《丹溪心法》)
12、治肝热生翳:黄芩一两,淡豉三两,为末。每服三钱,以热猪肝襄吃,温扬送下,日二撮。忌酒,面。((卫生家宝方))
1 、治眉眶痛,属风热与痰:黄芩(酒漫,炒)、。上为末,茶清调二钱。((丹溪心法))
14、治灸疮血出:酒炒黄芩二钱。为末,酒服。((怪证奇方》)
15、治火丹:杵黄芩末,水调敷之。((G阴沸验方))
16、治产后血渴,饮水不止:黄芩(新瓦上焙干)、麦门冬(去心)各半两。上件,细切。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倘氏家藏方)
17、小儿秃疮:黄蜀葵花、大黄、黄芩等分,为末。米泔净洗,香油调搽。(《普济方》)
18、血痢不止:地肤子五两,地榆、黄芩各一两,为末。每服方寸匕,温水调下。(《圣惠方》)
19、吐血衄血,治心气不足,吐血衄血者,泻心汤主之: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水三升,煮一升,热服取利。(张仲景《金匮玉函》)
临床应用
①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用50%黄芩煎液,1岁以下每天6毫升,1岁以上8~10毫升,5岁以上酌加,皆分 次服。经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急性扁桃体炎1例。治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消失者51例,无效12例。体温多在 天内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多为4天。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
取黄芩1斤,甘草0.5斤,加水煎煮2次,得煎液 斤;另取生石灰1斤,加冷开水10斤,搅拌浸泡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8斤。将煎液缓缓加入石灰水中,边加边搅拌,至pH呈7~8为止。每次20~25毫升,日服 次。治疗 5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16例。对单纯型疗效较好。
③治疗急性菌痢
取黄芩、诃子等量,以明矾沉淀法提制成粉。每次2克,日服4次,小儿酌减。对症治疗:失水者补液,高热者配合解热剂。治疗100例,平均2.5天症状消失, . 天大便镜检正常,4. 天大便培养转阴,5. 天临床治愈。
④治疗钩端螺旋体病
取黄芩、银花、连翘等量,分别制成黄芩素及银花、连翘浸膏,混合制成片剂,每片重0.5克,相当于生药 .7克。每次10~15片,6小时服1次,小儿酌减。共治65例,其中一个地区收治59例,治愈58例;另一地区收治6例,失败4例,疗效差异甚大,原因有待研究。有效病例服药后,开始降温时间平均为7.5小时,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8天,临床症状和体征大多在2~5天内减轻或消失。以对中、轻度病人疗效较好,退热较快,对重度晚期病人退热较慢,疗效较差。服药期间未见严重毒性反应,仅少数病例有轻微恶心、呕吐及腹泻现象,停药后即可消失。
⑤治疗传染性肝炎
将黄芩的提取物-黄芩素装胶囊,每粒0.25克。每次2粒,日服 次,儿童酌减。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27例,自觉症状和体征均于1月内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其中治疗半月,谷丙转氨酶即降至正常者占74.1%。亦有用黄芩素针剂,每日肌注2毫升(含黄芩素40毫克),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 例,基本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6例。另曾配合胎盘组织液每天肌注2毫升,有腹水者配合利尿剂,治疗迁延性肝炎7例,基本治愈4例,显效1例,有效2例;治疗慢性肝炎47例,基本治愈1 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未见明显副作用。
⑥治疗肾炎、肾盂肾炎
用黄芩提取物制成5%黄芩素注射液,每次肌注100~200毫克(儿童减半),每日2次。共治20例,治疗期间除配合卧床休息、低盐饮食外,均未兼用其他药物。结果急性肾炎11例,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两次以上均正常)6例,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复查尿液仅有少量红、白细胞)5例;肾盂肾炎9例,治愈、好转(标准同上)各4例,1例用药10天无变化。疗程最长17.5天,最短7天,平均12.5天。治愈病例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平均为9天,尿检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5.6天。黄芩治疗肾病所以奏效,可能与其具有抗菌、降血压、利水等作用有关。
⑦治疗高血压病
将黄芩制成20%的酊剂,每次5~10毫升,日服 次。治疗51例,服药前血压均在180/100毫米汞柱以上,服药1~12月后血压下降20/10毫米汞柱以上者占70%以上。一般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或减轻。据观察,本药虽经较长时期服用,仍能发挥继续降压作用。无明显副作用。
此外,以黄芩煎荆预防猩红热,黄芩含片预防白喉,有一定作用。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黄芩煎剂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溶血性琏球菌(a,B)、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等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可抑制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a,抑制溶血性链球菌B,肺炎双球菌及福氏痢疾杆菌、人结核杆菌H 7,可抑制霍乱弧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对宋内氏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对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黄芩醇浸液对大肠杆菌、桔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黄芩煎剂、醇提剂脑膜炎球菌均有抑作用。
2、抗真菌作用:黄芩煎液,抑制狗小牙胞菌及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许兰氏黄癣菌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及铁锈色毛癣菌。黄芩水浸剂抑制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羊毛样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K、W、氏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
、抗病毒作用:黄芩煎剂对乙型肝炎病毒DNA复制有抑制作用。
4、黄芩有抗炎抗变态作用
5、对心血管的作用:黄芩有降血压作用并使心率变慢。
6、黄芩有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防止血栓形成。
7、黄芩有降血脂作用。
8、黄芩有保肝、利胆、抗氧化作用。
9、:黄芩醚提物对小鼠白血病L1210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有效量为10.4mg/ml,黄芩黄酮Ⅱ对小鼠L1210细胞的半数有效量为1.5 g/ml,黄芩甙、黄芩素及汉黄芩素对L1210作用不显著。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疼,奔豚热痛,火咳肺痿喉腥,诸失血。
2、《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本经》:诸热黄胆,肠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疡。
4、《本经逢原》:苦寒,无毒。中空者为枯芩入肺,细实者为子芩入大肠,并煮熟酒炒用。
化学成分
黄芩根含黄芩甙元、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和黄芩新素,还含苯甲酸、 -谷甾醇等。茎叶中含黄芩素甙。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什么情况吃益母颗粒宝宝积食吃什么食物小儿止咳药哪些不含防腐剂
治疗阳痿每日吃什么血糖高的危害
家庭常备药有哪些

- 上一篇: 油豆腐怎么做好吃减肥
- 下一篇 吃金枪鱼的禁忌减肥
-
天花粉加工方法的改进1
2019-07-16
-
吃什么可以使脸色红润
2019-07-13
-
冬季最适合吃哪些蔬菜呢
2019-07-13
-
把医药健康培育成新支柱产业
2019-07-12
-
针灸拔罐能否治疗支气管炎
2019-07-12
-
提示服用去火中药不能超一周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