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治未病思想
中药常识 2020年02月07日 浏览:4 次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 (简称 三伏贴 )是根据理论,选用一定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贴敷,达到治病、防病目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
冬病夏治 体现了中医学传统的 治未病 思想。中医学的核心思想是 天人相应 ,认为人体的阴阳气血的盛衰依季节变化而不同,疾病的发生、治疗亦应随季节变化而各异。一些冬季容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是以素体阳虚,又外受寒邪为本。盛夏 三伏 是全年气温最高,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借天、人阳盛之时,疾病缓解之期,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包括内服和外用)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可激发人体的阳气,增强抗病御寒能力、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源自明代张璐《张氏医通》中记载的涂法,是将药物敷贴到人体一定穴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一种综合干预外治方法。其治疗效果与贴敷方药的配伍、炮制、制剂工艺、贴治穴位、贴治时间,以及皮肤反应等有一定的关系。
Q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适用于哪些疾病?
A
从古至今,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主要适合于素体阳虚的人,用于在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加重的慢性、顽固性肺系()疾病。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重点推荐适宜防治病症:
1.久咳、哮喘、肺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2.鼻渊、鼻鼽、喉痹(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
.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者。
4.部分骨关节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
Q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药物?
A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治疗肺系(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基本均沿用《张氏医通》记载的处方,以炒白芥子、元胡、甘遂、、干姜(或生姜汁)为基本方,或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适当加减。
Q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常用哪些穴位?
A
1.治疗肺系疾病的常用的穴位: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为双侧)。每次选用 个腧穴(一般多选用前三个腧穴),若局部有破溃或者瘢痕,可以选择其他 穴。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辨证,可加取风门、脾俞、肾俞、足三里、大椎、天突、神阙、关元、中脘、内关等穴。
2.治疗骨关节病的常用穴位:肝俞、脾俞、肾俞、命门。
Q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的具体时间?
A
1.传统穴位贴敷时间为农历三伏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共贴敷 次。如果出现闰伏(20天),可间隔10天加贴1次。目前,在三伏期间的任何时间都可进行贴敷,但每次应间隔7~10天。
2.贴敷时间的长短,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反应、个人体质和耐受能力而定,一般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因贴敷的药物(如白芥子等)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药物在皮肤留置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成人4~6小时,儿童1~4小时为宜。
.一般 次(如有闰伏则4次)为一个疗程,每年贴1~2个疗程,连续治疗 年为佳。 年后可以继续贴敷,以巩固或提高疗效。
Q
哪些人不适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
A
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2.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妊娠期妇女。
5.患者。
6.肿瘤患者等。
Q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期间的饮食起居注意事项?
A
1.贴敷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应慎食海鲜、牛羊肉及辣椒、蒜、葱、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肥甘滋腻之品。
2.应慎食冷饮和冰冻食品,宜少喝酒、少抽烟。
.要保持贴敷局部清洁。
4.贴敷期间宜穿干净、柔软、宽松、透气衣衫。
5.要保证充足睡眠。入睡前一定要将贴敷的药物揭除。
6.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大量出汗或药物移动脱落。
关注
2018年 三伏贴 具体时间:
初伏:7月17日 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 8月5日
闰中伏:8月6日 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 8月25日
地屈孕酮可用于治疗内源性孕酮不足引起的疾病,如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继发性闭经、月经周期不规则、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前期综合征、孕激素缺乏所致先兆性流产或习惯性流产、黄体不足所致不孕症。
金华白癜风医院咋样泰州牛皮癣医院咋样通心络对心肌梗死的患者恢复有作用吗
- 上一篇: 头发湿睡觉头疼怎么办呢
- 下一篇 关于炒生鱼片的两种做法
-
天花粉加工方法的改进1
2019-07-16
-
吃什么可以使脸色红润
2019-07-13
-
冬季最适合吃哪些蔬菜呢
2019-07-13
-
把医药健康培育成新支柱产业
2019-07-12
-
针灸拔罐能否治疗支气管炎
2019-07-12
-
提示服用去火中药不能超一周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