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常识

小暑之日温风至

中药常识  2020年01月05日  浏览:3 次

摘要: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

小暑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六月节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分为三候: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小暑之日 温风至 ,这 温风 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 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 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

小暑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温热潮闷的空气,堵在人的心里,吐不出,咽不下,令人欲罢不能。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农历七月后蟋蟀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待农历九月不入户就要冻死,十月就在床下鸣了。

文中所说的八月,即夏历六月,是小暑节气的时候。

此时由于炎热,蟋蟀不得不离开田野,躲到人类居住的庭院的阴凉一角,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在此节气中,老鹰也怕被 上蒸下煮 的日子,开始远离地面,翱翔于清凉的高空中。所以,小暑后很容易看到鹰击长空的壮观景象。

2

起居

小暑时节养生要养阳,遵循少动多静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1个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 春夏养阳 。所以人们在工作劳动之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从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在中医里又叫 卫阳 或 卫气 。这里的 卫 是卫兵、保卫的意思。也就是说,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

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人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此时宜遵循 少动多静 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

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小暑时节防 暑湿 健脾和胃是关键

小暑为六月节,暑为热,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暑热深入,便忧热烦渴。困溽(r )才暑,溽是湿气蒸腾,所以说,暑也是蒸,溽景薰天,炎光折地,热不可耐。

此时空气中的湿气比较大,人体最易受 湿邪 的侵袭。进而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反应迟钝、手足、面色较差等症状。

五行之中,土能克水,湿邪的产生,当然要从 土 来寻找。 脾胃属土,胃喜湿恶燥,脾喜燥恶湿。 水湿之邪的侵入,与脾的功能失调有很大的关系。脾不健运,是导致湿邪入侵的根本原因。

因此,小暑时节防 暑湿 健脾和胃是关键。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民间还有: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的说法。

小暑节气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

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风湿和等病,因此小暑节气时不宜在木质凳椅上久坐。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三伏 防腹泻

小暑时开始进入三伏天,暑热外蒸,许多人贪凉饮冷过之,引起各种胃肠疾病,民间称之为 伏天泻 。三伏天应严格把好饮食卫生关,尽量不吃或少吃冷饮冷食,不吃任何腐败变质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刺乌养心口服液:健脾补肾,养心安神。用于脾胃气虚,心肾不交所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食少倦怠,失眠健忘,心悸气短。阿胶: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泰安男科医院哪家好
武汉民生医院姚行齐
咸宁治疗阳痿早泄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