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药大全

荨麻疹中医针灸医疗

中药大全  2019年08月12日  浏览:6 次

摘要:风热犯表加大椎、风门;风寒束表加风门、肺俞;血虚风燥加风门、脾俞、足三里;肠胃实热加内关、支沟、足三里;喉头肿痒、呼吸困难加天突、天容、列缺、照海;女性经期风疹伴月经不调加关元、肝俞、肾俞。   荨麻疹俗称 风疹块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风团,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有的病人尚有发热、腹痛等全身症状。有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过一次荨麻疹。

本病属于学 风瘙瘾疹 、 风疹 的范畴。  【病因病机】  发病原因不外内外两端,内因禀赋不足,外因风邪为患。由于卫表不固,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客于肌肤,致使营卫不和;或因饮食不节,内有湿热、食滞,外受风邪侵袭,使内不得疏泄,外不能透达,郁于肌肤而发。慢性荨麻疹多由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火,耗伤阴血,或因脾气虚弱,湿热虫积,或因冲任失调,经血过多,或因久病耗气伤血等,均可致营血不足、生风生燥、肌肤失养所致。  【辨证分型】  风热犯表: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伴发热,咽喉肿痛;苔薄黄,脉浮数。  风寒束表:风团色白,遇风寒加重,得暖则减,伴恶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肠胃实热:风团色红,成块成片,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便秘或泄泻;苔黄腻,脉滑数。  血虚风燥:风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心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基本治疗】  [治则]疏风清热,养血润燥。  [处方]曲池、合谷、血海、膈俞、三阴交。  [加减]风热犯表加大椎、风门;风寒束表加风门、肺俞;血虚风燥加风门、脾俞、足三里;肠胃实热加内关、支沟、足三里;喉头肿痒、呼吸困难加天突、天容、列缺、照海;女性经期风疹伴不调加关元、肝俞、肾俞。  [操作]每次选用 ~5穴。毫针刺用泻法,风寒束表者可在风门、大椎加用灸法。留针15~ 0分钟,急性者每日针刺1~2次,慢性者可隔日针刺一次。急性者无疗程可言,慢性者10~15次为一疗程,荨麻疹发作与月经有关者可在每次月经来潮前 ~5天开始针刺治疗。 针灸医疗" width="400" height=" 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607/20160712144554420.jpg" />  【其他疗法】  1.皮肤针  [取穴]风池、曲池、血海、夹脊穴。  [操作]毫针刺,中强手法叩刺,至皮肤充血或隐隐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一次。  2.三棱针  [取穴]曲泽委中大椎风门  [操作]每次可选用一个四肢穴和一个躯 。曲泽或委中穴处用三棱针对准瘀血经脉快速点刺一厘米深左右,使暗红色血液自然流出,待颜色转淡红后再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大椎或风门穴用三棱针刺0.5~1厘米深,立即加拔火罐,留罐10~15分钟。急性者每日一次,慢性者一周一次。  .  [取穴]神阙  [操作]用大号玻璃罐拔之,先留罐5分钟,起罐后再拔5分钟,如此反复拔 次;也可以用闪罐法反复拔罐至穴位局部充血。每日一次, 次为一疗程。  4.耳针  [取穴]肺、胃、肠、肝、肾、肾上腺、神门、风溪。  [操作]以毫针浅刺,中强刺激;也可在耳前静脉放血数滴;每日一次。或用埋针法、压丸法,2~ 日一次。  5.穴位注射  [取穴]合谷、曲池、血海、三阴交、大椎、膈俞等穴。  [操作]每次选用1~2穴,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或抽取自身静脉血加入抗凝剂注入穴位,每穴2~ 毫升。  (1)针灸治疗本病效果良好,一般通过1~4次的治疗能较快退疹止痒,对慢性荨麻疹应查明原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2)治疗期间应避免接触致敏食物或,忌食鱼腥、虾蟹、酒类、浓茶、咖啡、葱蒜辛辣等刺激性饮食,保持排便通畅。

清热祛风,除湿止痒。用于风,湿,热而致的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

超市管理软件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的功效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问题

微店小程序

微店怎么开通小程序

小程序商城的优势

重庆妇科的专科医院哪好
黑龙江治性病专科医院哪好
长沙最好的癫痫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