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华为Pay来袭手机厂商集体投靠NFC支付
中医诊断 2020年08月18日 浏览:1 次
华为Pay来袭 厂商集体“投靠”NFC支付
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Pay争先布局移动支付市场。
继苹果、三星之后,3月21日,中国银联和华为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就延续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关系达成共识,共同推广华为移动设备上基于安全芯片的Huawei Pay服务。
据有关人士介绍,今后华为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可使用银联卡进行验证并激活完成空中发卡,即可享受银联云闪付的线下非接支付和线上远程支付两项主要支付功能。
与华为合作,将通过标杆效应促进更多国产厂商参与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也向《每日经济》指出,作为本土品牌,Huawei Pay在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同时,随着各种pay的加入,NFC支付功能必然成为未来的标配。
国产Pay姗姗来迟
Apple Pay,Samsung Pay的进入,彻底点燃了国内各大厂商对NFC支付技术的热情。
3月21日,中国银联与华为公司达成Huawei Pay合作。具体而言,银联卡持卡人将可在拥有Huawei Pay功能的上,安全地管理和使用银联卡。今后,华为用户在移动设备上可享受银联云闪付的线下非接支付和线上远程支付两项主要支付功能。
随着功能的不断发展,移动支付将成为智能的重要功能之一,与银联卡的结合,在提升支付易用性与安全性以及未来服务的多样性方面,都将起到很大作用。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余承东表示。
了解到,Huawei Pay也采用了国际领先的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
所谓Token技术即令牌技术,把银行卡号转化为电子令牌的虚拟账号,并不保存客户的银行卡信息。不用联、不用打开任何App应用、不保存任何用户信息、在锁屏状态下就可支付,与二维码的扫码技术相比,更安全和便捷。一旦丢失,金融机构只需要给客户重新分配一个电子令牌就可,不必重新发卡。
事实上,相比Apple Pay、Samsung Pay,Huawei Pay似乎有些姗姗来迟。
有业内人士坦言,即使如此,作为本土品牌的Huawei Pay还是占据一定的优势还有的博客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垮了。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陈莉也向《每日经济》表示,对于华为、小米等国内智能厂商来说,有希望建立自身的移动支付生态,可以积累用户支付数据,从而衍生出其他金融创新服务,而对于苹果来说,发力近场支付主要是为了借力促进销售,并不存在数据沉淀。
移动支付或开启3.0时代
除华为Pay之外,国内运营商小米也在今年2月24日发布了支持NFC支付(近场支付)的新款小米5。
Apple Pay携银联入华,有望唤起沉睡多年的NFC移动支付需求,NFC支付功能必然成为未来的标配,整体产业链中的硬软件厂商必将从中受益。国金证券报告指出。
易观智库金融行业研究中心分析师郝竹婧此前曾表示:一方面,厂商有用户,另一方面,银行也愿意去推动这个事,通过与厂商,银行的合作,可以说是给一直想推广NFC的银联,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
央行金融信息化研究所所长李晓枫亦曾指出,NFC、移动支付是一个同命运的共同体。国外的苹果、三星,国内的华为、中兴都陆续地成为了NFC移动支付市场新的主力。传统逻辑认为运营商、银行是关键,实际上是厂商更重要。
来自Strategy Analytic以减轻矿山企业负担。s报告显示,今年全世界超过1亿人将使用NFC支付进行购买,并且通过NFC支付进行交易的数额将从2016年的30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450亿美元,2018年的700亿美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更是指出,移动支付发展的这几年,经历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支付1.0时代。继而,以支付为代表的社交支付,打破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移动支付进入2.0时代。以智能硬件为终端的NFC(近场通信)虽已发展10年,但因诸多因素一直不温不火,Apple Pay上线是发展移动支付的一个契机,移动支付有望开启3.0时代。
关注ITBear科技资讯公众号(itbear365 ),每天推送你感兴趣的科技内容。
特别提醒:本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如若本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牙根肿痛烟台白癜病医院
薏芽健脾凝胶的功效

-
过山消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15
-
2018年第十届中国玉林中医药博览会举行
2019-07-13
-
女士养颜的四大穴位按摩效果好
2019-07-12
-
我在云南过春节新年近普洱江城叫你去吃杀猪
2019-07-07
-
紫弹树的功效与作用
2019-07-07
-
山西紧抓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