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的“刚柔内含”
中药常识 2019年07月15日 浏览:7 次
摘要:陈鑫说:“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一、先练轻灵由松入柔
动作既要轻灵,又要沉着。练轻灵,要动作轻缓,去掉人体原有的僵劲,这段时间相对要长,目的是求得由松入柔。然后,再练沉着。
在放松、协调打下基础后,逐渐每势用意贯劲,视何手何足为主,内劲即缠绕流转贯注于何手何足,潜移默化,轮流贯注,透达于两手尖、两足尖。贯劲仍然要用意识作想象,不可用力,也不可练气;用力和练气,都失之于硬,一犯硬,则转动不轻灵。停式时的微微贯劲,目的在于求得沉着的内劲,达到积柔成刚的要求。
二、轻沉刚柔练法
内劲只能贯到九分,神气要贯到十分,内劲似乎贯足而尚未贯足的时候,下一势的机势随之发生,动作就接着变动。每势完成时的 似停非停,停而不停 ,是太极拳 势势相承,着着贯串 的必要条件。 劲断意不断 , 断而复连 ,即是指的形式上似乎停顿,而意识仍然贯注,内劲仍在运转。这样,练习日久,手臂能松柔圆活,不僵不滞,微微有膨胀延展之意。这是,可以更加注意练轻沉结合,柔刚相济,即逢有实变虚的 蓄、吸 时,要注意轻灵;逢由虚变实的 发、呼 时,要注意沉着。当然不能绝对划分,应该体会轻灵中含有沉着,沉着中含有轻灵的意境。这样,用功日久,手臂自然会产生一种越来越沉着的内劲,富于缠绵曲折的意趣;沉着中带有轻灵,轻灵中带有沉着;轻灵而不流于飘浮,沉着而不犯僵滞。胸腹部分运转从心,各顺畅通,两腿轻灵稳健,步随身换。这样就能得到手法上 折迭 和步法上 转换 的锻炼,使轻沉、刚柔,得到交互并练, 周身一家 , 一气呵成 ,不仅手臂 似松非松,将展未展 ,而且全身内外也都如此。似松非松是一种不柔不刚、能柔能刚的内劲;将展未展是一种开合未定、蓄而不发的气势,它是技巧与功力并重的。 动作似柔而含刚,内藏而不露 ,这是 轻沉兼备、刚柔内含 的高层功夫。技艺至此,再从虚静上专一修炼,处处体会 空、松、圆、活 的意趣,以至最后连刚柔的痕迹也看不出来,只见一片神行,一举一动,至虚至灵,无迹象可寻,无端绪可指,浑然一太极图像。
三、刚柔不可或偏
太极拳是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的。太极拳之内蕴为阴阳两种力量,阴变阳,阳变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为其根不可分为两橛。里往外开者皆属阳,外往里收者皆属阴。故凡外击者为阳,内引者为阴。拳势内,外开者蓄而不发,内收者引而不击,而击搏之劲自然藏于引进之中,惟其如此,故愈练而愈精密细巧。刚柔互运,虚实渗透,久练纯熟,无端绪之可寻,无迹象之可指,斯为得太极之真谛。
陈鑫说: 运动之功久,则化刚为柔,练柔为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故此拳不可以刚名,亦不可以柔名,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又说: 世人不知,皆以太极拳为柔术,殊不知自用功以来,千锤百炼,刚而归之于柔,柔而造之于刚,刚柔无迹可见。但就其外而观之,人似乎柔,故以柔名之耳,而岂其然哉?且柔者,对乎刚而言之耳。是艺也,不可谓之柔,亦不可谓之于刚,第可名之为太极。太极者,刚柔兼至,而浑于无迹之谓也。其为功也多,故其成也难。 在另一古典拳论中也说: 此拳不可以柔名,日久恐流于滑拳也;亦不可以刚名,日久恐流于硬拳也。故直以太极之无名名之。 拳论说: 柔过劲,刚落点 。太极拳是柔中寓刚的拳,刚柔交互为用,又是刚柔相济的拳,刚柔不能截然划分;柔非无劲,刚不呆滞;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逼不捷。当柔则柔,当刚则刚 。 柔过劲 表示运化, 刚落点 表示发劲。
云南白药牙膏内含的云南白药活性成份,具有帮助抑制牙龈出血、修复口腔溃疡、改善牙龈肿痛、祛除口腔异味的作用,同时具有帮助防止牙龈炎、牙周炎、牙龈萎缩等问题的作用。
阴部肿痛瘙痒怎么办
心绞痛病人的急救护理
心肌缺血都有什么症状
微店微商城微店后台管理平台
小程序注册

- 上一篇: 7~8月,这种菜肿瘤医生全家必吃!从上市吃到下市,太厉害了
- 下一篇 如何能让喝中药不那么苦
-
天花粉加工方法的改进1
2019-07-16
-
吃什么可以使脸色红润
2019-07-13
-
冬季最适合吃哪些蔬菜呢
2019-07-13
-
把医药健康培育成新支柱产业
2019-07-12
-
针灸拔罐能否治疗支气管炎
2019-07-12
-
提示服用去火中药不能超一周
2019-07-11